我们在一些污水处理项目上都要用到絮凝剂,那投加量到底多少比较合适呢?
絮凝剂投加量的多少一般我们要遵守几个原则,一是絮凝效果,二是经济性,三是可操作性。常规我们都是先取得原水通过实验小样来确认投加量,本文就从小样实验的过程来分享给大家如何确认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我们首先要用絮凝实验来确认絮凝剂的用量以及适宜的絮凝条件(PH值、温度等),然后在实际运行的设备上再做进一步的调整。这样才能科学的得到最佳的投加量。
试验过程:
第一步:取一组烧杯,一般三到五只,烧杯容积选择600ml左右,内装500ml的原水水样,每个烧杯放置一个电磁搅拌装置,转速可调节范围为25-600r/min。
第二步:为了模拟原水与絮凝剂的快速混合,可以先将烧杯内搅拌转速调整在100-160r/min的范围内,等待搅拌状态稳定,再向各个烧杯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凝剂。
第三步:快速混凝混合的时间最少为30s,通常为1-3min。随后将转速调节到20-40r/min,这样来模拟慢速混合,这样的状态我们要持续15-20min,让絮凝剂与悬浮的颗粒能够有充分的接触。
第四步:停止搅拌使烧杯内呈现静止状态,让絮凝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沉降。仔细的观察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絮凝物沉降到烧杯的底部为止。
第五步:从开始观察的时间开始,每隔一定的时间要测定一次清水与沉渣层之间的高度。一般是每2min记录一次。沉淀速度快的情况下可以缩小记录间隔时间。
第六步:比较阶段。根据烧杯内清水层高度达到100mm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将絮凝物的沉降效果分成四个等级。通常在沉降结束或者沉降15min以后,对各烧杯内上清液进行必要的指标分析,比如PH值、浊度、COD值等,并且将这些分析结果一并记录到混凝报告里面去。
最后对各个烧杯的混凝情况一并总结分析,就可以确认合适的投加剂量和混凝环境了。
下表为沉淀效果分析
等级 |
清水层100mm所需时间,min |
沉淀效果的评价 |
1 |
小于2 |
最佳,能在流速较高的上流式固体接触式澄清器内得到最佳沉降效果 |
2 |
2-4 |
佳,能在流速适中的上流式固体接触式澄清器内得到良好沉降效果 |
3 |
4-7 |
一般,能在低流速的上流式澄清器内得到满意的沉降效果 |
4 |
大于7 |
差,除非选用低的上升流速,否则沉淀效果较差 |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要根据水处理装置的性能和其他相关因素,对絮凝剂的用量还要做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