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露天矿山采复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一、背景

  “二十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统筹推进减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其中有提出: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

  自然资源部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和《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等7项行业标准,在持续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求因地制宜的落实好“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具体工作。

  矿⼭开采应当实施分区作业,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及时修复⽣态环境。采取围挡、设置防⻛抑尘⽹、防尘⽹或者防尘布等措施;施⼯便道应当进⾏硬化并做到⽆明显积尘。采矿权⼈在采矿过程中以及停⽌开采或者关闭矿⼭前,应当整治修复被损坏的采矿迹地,面恢复植被,并按照规定和方案要求处置矿⼭固体废弃物,整治和恢复矿⼭地质环境,防⽌扬尘污染。

  二、采复一体化的意义

 2.1 减少防治扬尘(面源)污染   

  TSP属于PM10-PM100之间的悬浮颗粒物,即为矿山多源粉尘排放主要包括爆破、传送(运输)、装卸、堆料场、道路运输、尾矿库、排土场等。选(洗)矿、快装系统等一般会安装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组织排放回收装置,其余的均为无组织扬尘排放。

  采矿活动都会涉及到扬尘排放。尤其是露天矿开采无组织扬尘排放面源大,源头多,目前治理手段基本为堆料场建设防风抑尘网、绿网覆盖和洒水抑尘。但是因为产生扬尘环节多,源头追溯复杂,常规扬尘控制手段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有的甚至造成二次污染(如绿网覆盖风化后很难回收,碎屑进入土壤、大气、地表水),也有的造成资源浪费(如大量洒水抑尘)。

  对于含有重金属的尾砂、赤泥以及含盐废渣,风蚀作用将造成不容小觑的面源污染。

       2.2减少水土流失与地质安全隐患

  露天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扰动巨大,原生地被损毁、水系断流等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单从开采和排渣场而言,开采创面受爆破和掘进影响,岩体松动、裂隙暴露;排渣疏松,孔隙度大,边坡稳定性差,截排水及降雨水收集系统措施不完善,每到汛期或多或少都会对裸露地表形成侵蚀,加剧水土流失,有的出现局部坍塌、滑坡,甚至泥石流,危及周边人员和财产安全。

       2.3助力矿业绿色发展

  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加强行业自律,使矿山企业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矿地和谐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自觉承担起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环境重建与生态修复,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责任。

  通过“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采复一体化治理模式,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持续性依照采矿进程完成治理与修复目标,即资源开采结束之时,就是采矿迹地治理与修复完成之日,实现“开发一座山,建设一座城,共享一片景”,让当地群众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

三、先决条件

3.1三证合法有效,无越界开采及督查处罚等不良现象;

3.2采区无历史遗留问题,如“一面墙”、“一片疤”、“一个坑”等满目疮痍的待治理、难治理现象;

3.3严格按照“二合一”(或三合一)方案有序实施或新建矿山;

3.4领导重视、班子齐心,有志于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矿山企业。

四、技术集成与组织保障

  “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暨采复一体化治理技术主要涉及到截排水与雨水搜集系统、边坡稳定与监测系统、临时性治理与功能性修复系统等。根据矿山实际进行“一矿一策”的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确保经济性、可靠性、实用性,以满足矿山实际需要。

4.1  主要技术体系

  矿山开采活动中在不断出现新的创面和裸露面,从时间周期和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形式上看主要分为临时性治理和永久性修复。其裸露面的形成与治理周期、工作面展开、治理面积、维护效果等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通过第三方专业实施治理,受上述影响不利于开展工作。

  由从业20年以上具备水土保持、土壤重构、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在南北矿山现场经验丰富的人员提供技术方案和现场指导,涉及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及以水、土、气、固废综合环境治理为目标。

4.2 主要技术装备

  主要装备为车载式多功能喷射播种机械(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实际需要临时推荐标准装备);辅助装备包括运输车、装载机、挖掘机、洒水车(矿山企业皆具备);其他装备含冲击钻、筛土机、长臂钩机;工具包括脚手架、安全绳、钢筋切割与测量工具等。

4.3 主要技术与岗位人员配置

  根据矿山实际,可由绿色发展办公室牵头并承担。主要技术人员配置包括:项目负责人1人、方案编制与设计人员1人、驾驶员1人、喷播机械操作人员2-3人、配料员1人、安全员1人,所有人员皆可兼任,辅助人员包括清坡、挂网、筛土、养护、装备维护等,根据需要可临时雇用或外包,也可动员其他部门临时性协同完成。

      4.4工程技术保障措施

       4.4.1现场统筹保障。绿色发展办公室作为矿山公司绿色矿山建设主导部门,承担日常绿色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相关工作,需要人力与装备协同作业时,可协调相关部门协助完成。

     4.4.2装备技术保障。主要装备需达到动力、排放等要求,在承担生态修复喷播主体工程外,还可兼顾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裸露面生物基覆盖法治理、抑尘剂喷洒粉尘治理、废水抽取等)、消防、浇水养护等工作。辅助设备矿山企业基本都具备。

     4.4.3生态技术保障。生态技术指“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涉及到的粉尘治理与生态修复,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矿山现场实际,本着“一矿一策、一矿一技”的理念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包教包会。

    4.4.4工程材料保障。围绕矿山绿色发展路线,协助矿山编制实施方案,指导矿山有效利用资源(主要是土壤和固废资源化),根据工程量计量工程材料辅料,由技术支撑单位模块化专业提供,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程需要。